“12分钟的冷板凳,百分百的命中率!”
李月汝的身影在替补席上来回踱步,她的坐姿已经把塑料椅磨热了。
在达拉斯飞翼对阵亚特兰大梦想的比赛中,当她甩掉毛巾、冲上场,短短12分钟内投出3次,全都稳稳命中,甚至有一次还远离三分线外。7分3篮板1助攻的数据就像是一记耳光,狠狠地抽打在教练组的战术板上。然而,比赛进行到最后21秒时,她却被换下场,眼睁睁看着对手用一记三分球绝杀了她所在的球队。
球迷们开始议论纷纷:“太疯狂了吧?效率之王却被束之高阁!”更讽刺的是,就在三天前,教练还公开批评过她“篮板保护不力”,而那场比赛,她明明抢下了10个篮板。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导致飞翼队更衣室一片混乱。
当李月汝在篮下接球,背对防守球员单打时,对手迅速包夹过来。这个领域是她的拿手好戏,身高193厘米再加上少见的吨位,在WCBA时期场均能拿下18.6分和10.1篮板。但在达拉斯,这一套技能变得如同累赘,因为飞翼队以全联盟第三快的进攻节奏打球,几乎不给她喘息的机会。
在场边,助理教练不停地用英文呼喊战术要求,“挡拆后立刻顺下!不要停!”但李月汝只能听得半懂不懂。语言成为一道看不见的障碍,战术板上画出的指示她需要花费几秒钟才能弄清楚要去哪个位置。
更令人困扰的是数据显示:她上场时球队的防守效率提升了4.1%,但进攻端的效率却下降了12.3%。教练组面对这份报告时,两眉紧锁。
“连续三球全中还不够?”更衣室里,一些队友私下替她感到不平。但现实却残酷,当飞翼队使用五小阵容时,李月汝的战术价值瞬间消失。在对阵王牌队的比赛中,她连续争取两次前场篮板,却被后卫装作未看见。
板凳另一端,主力中锋麦考万则一边翘着腿冰敷,一边观察着比赛。虽然她场均11分8篮板的数据并不算惊艳,但她的跑动能力精准折射出教练的考量:速度和高度,何者更重要?当对手连进7个三分球时,答案显而易见。
李月汝的手机震动起来,显示土耳其豪门梅尔辛提高30%的报价。她按下屏幕,此时的达拉斯仍然笼罩在黑夜之中,训练馆里传来她独自练球的回音。视频中展示着她在罚球线、底角、弧顶命中连续10个三分球的镜头,社交平台上涌现出许多土耳其球迷的留言:“加入我们,成为核心球员吧!”
心理医生上周对她进行了评估,诊断书上写着“过度补偿焦虑”。上赛季在火花队,一次失误导致她整场比赛被冷藏,如今只要听到哨声她就下意识地望向替补席。这种恐惧比面对包夹更难以解除。
在中文论坛上争论不断。“移动速度太慢,简直像树懒!”、“假球迷滚蛋!你行你就去打WNBA?”这种撕裂情绪从网络延伸到了现场观众。一名华裔老太太每场比赛都举着“月亮女孩加油”的灯牌,直到目睹李月汝在最后关键时刻防守出现漏洞,被对手绝杀,她才无奈地将灯牌摔在地上。
更令人心痛的是与他人数据对比的说法。有人找出了韩旭的数据:在自由人队时,依靠37%的三分球命中率成功跻身轮换阵容。“传统中锋早已逝去!”这条评论获得了两千个赞。
48小时过去了,李月汝的球鞋仍在发出“吱呀”声。她现在不再练习勾手,而是专心练习挡拆后0.8秒内的爆发力,这是运动专家交给她的最新任务。录像分析人员发现一个细节:当她与状元佩奇配合时,球队的得分效率可以提升1.4分。
可惜这一套配合已经被尘封已久。最近一次使用还是一个月前对水星队比赛时,她罚球12次命中10次,强硬地冲破内线,帮助球队结束五连败。赛后更衣室中充满欢笑,但如今香槟早已不知滚到何处。
飞翼队的战术板上依然布满了关于三分球战术的计划。李月汝坐在板凳的末端,毛巾搭在脖子上。她注视着记分牌上刺眼的85-88数字,手指不自觉地在膝盖上勾勒着掩护路线。看台上有个小孩举着熊猫玩偶对她摇晃,那是当地媒体送给她的外号“愤怒熊猫”,可惜教练似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