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世界杯

一个人的球队阅读理解答案(新民随笔丨一个人的球队)

2022-12-08 浏览:

最近看了一个暖心故事,非常感慨。

那是在前不久的WCBA全明星赛上,一支球技平平的业余球队,却在中场休息之时赢得了与女篮国手较量的机会。这个球队被称为“一个人的球队”。5名成员分别是三位50岁左右的大叔、一位22岁小伙和一位14岁女孩。他们来自天南海北,两年之前还互不相识。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一起,还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原来,他们都是器官移植的受益者。

2017年4月27日,一个热爱篮球的16岁少年叶沙,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离世。父母捐献了他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和眼角膜。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生前想报考上海交大医学院,成为一名脑科医生。他认为,捐献儿子的器官,可以实现他生前救死扶伤的愿望。于是,这些器官一共捐献给了7个病人,让他们重获新生。

这已是一个动人故事,但更动人心弦的是,这里不仅有施恩,更有报恩。叶沙生前喜欢篮球,其中5名受捐者决定组成一支“叶沙队”走进赛场,帮叶沙实现未完成的篮球梦。这些人不是篮球爱好者,也不是运动健将。想来,他们的行动除了“你给了我器官,我帮你完成梦想”的淳朴,也是希望更多人知道恩人的义举,让更多人知道器官捐赠的意义。

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他们要天南海北聚在一起,面对陌生的篮球场,面对集体训练,面对满是观众的舞台,还意味着他们要在公众面前曝光自己的病情隐私。但一位获捐肝脏的受助者说的话特别让人动容:“这个肝,不是猪肝,不是牛肝,别人能把器官捐献出来,接续生命,现在轮到我们去宣传,我还需要什么隐私?”一位网友写下了这样的评论:器官捐献,不是人类的本性,是教育的结果。是的,这种教育非常重要。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但是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1万多例。器官捐献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一个人的球队”做的就是这样的事。这是真正的报恩,远比赚人眼泪更有意义。

潘高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