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体育热点

乒乓球离台多远合适(乒乓球的重心高度,离台距离和回合进程的关系个人思考)

2022-12-08 浏览:

从两年前初入门时的困惑,直到现在,还在不断随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反复思考着。


个人认为,乒乓是讲究很细微变化及其应对的,举例,没有准备,莫轻易变线!!!莫轻易变线!!!莫轻易变线!!!多一分准备,多一分引拍,多一分发力,去球力量速度稳定性,都可能直接关系到得势失势乃至得分丢分,因为那一分速度那一分力量那几厘米的落点差距,就意味着你是主动有效变线还是单线顶不住被动无奈变线寻求突破,而后者,绝大多数都没好下场!!!回过头看直板横板,(小球或普通台内球阶段)横板天然需要更多的击球空间,用质量对抗压制直板的快灵巧,因此,正常小球阶段站位相对直板稍远一点,更合理合适。业余层面,不用过分呆板教条的对自身身体能力做过多要求,顶住顶住再顶住!!!不要轻易退台!!!这个观点有极其深刻的道理,但是,今天,我要讲一些相对更浅显更容易实用更容易得到效果的个人小想法,抛开基本逻辑和框架,一味提升自身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并不太合适。写出我个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球友探讨和交流,也请老师和前辈给予指正点拨。

以前总结过,因为站位固定,太过于靠前,当回合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必然出现动作做不完整,反应来不及等这些现象,除了提高预判,反应速度,出手紧凑以外,还是有客观的大原因的,

1,直横的天然差别,野球时用的直板单面,近台,尽量击打上升至高点期,直板出手特别是正身反手,几乎直杵,不需要引拍动作,因此就没预留引拍空间和时间,后换横板,站位不变,但个中细微客观差距,导致反手几乎还是相持阶段只有挡拆的能力。(也有技术和意识原因)


2,回合球的普遍进程,呈现出得客观的的各项事实对离台距离的一般要求。

这里的普遍进程指的是:发接发台内——搓摆台内中长球——起挂拉变下旋控制到上旋相持——上旋相持争夺主动——找到机会准备充分发力拉冲杀球。

至于其他变化可以由简入繁举一反三。


举例,

1我们假设接发中短小球,我们理所当然要高重心(相对),近台距乃至贴台,因为小短球势必拥有更大曲度的弧线和更小的离网距离我们就需要更快进入台内,力量小,动作幅度小,球速慢,

2当一方搓摆劈长呈现出台状态时,一般合理的是应该拉挂起等技术手段,而拉挂起原则上就相比上步搓摆需要很多空间和更远的离台距离,而且一般都选择高点或下降击球点,而不像搓摆等技术动作尽量追求高点前,那么,客观的就要求离开台面了,力,幅,速否加快,同时,重心也随之降低

3,起挂拉后转为上旋,回合将大概率呈现更快的速度力量,更平直的弧度,前者要求更大的蓄力动作和动作完成周期,后者客观把各击球时机后置并高度降低,(这里需要一点经验和想象),力,幅,速进一步提高增大。而在这客观事实面前,还依旧顶在不合适的过近台距,需要付出的是多少倍的身体能力和天赋!!!此时,重心再压低,呈现出“马步击球”

4,如果这个阶段双方经过有所控制的相持,一方获得一定主动,做了更多的准备,发出更大的力,那么就意味着力,幅,速进一步增大,直到自己的极限,除了一板过的击球,都需要更多的准备判断移动蓄力引拍击球时间,因此,再一步撤步!!!同时,因为都只能击打下降期,重心再度下降!!!这时,我们脑海中是不是想起许昕樊振东他们远台几乎蹲在地上的样子?


因此,哪怕标准如国手,都是普遍越打越远!越打越低,这是客观规律也是事实!


如果违背这种球理,就得付出成倍的努力或更高的天赋要求,当然也能选择一味暴,一味搏,哪怕不到位的搏,变形的搏,而大多数业余,就是后者,打得更像是搏杀,后果就是哪怕对手侥幸防一个中质量落点被反杀!!!


如果有一个“标准距离”,那么距离远几厘米,很可能意味着自己预判、启动、预动、动作紧凑等等,都需要提升更大,要求更高但是可以补救;而如果过近,则很可能意味着直接被顶死,或对技术手法要求直接提升n个层级,因此,入门和初级阶段,结合身体能力和打球经验,可以适当放开几公分,

相反,当理解回合球基本逻辑和有一定经验技术能力后,在各个回合球阶段就应该尽量缩短距离,以求用距离这个天然的工具制造优势和争夺主动。


反观大多数业余,都是不符合球理回合逻辑规律,

比如:应对出台下旋没进攻意识导致站位偏近空间不够,除了铁搓还能咋滴?

近台稍有机会大力量大动作幅度搏杀,又不注意紧凑集中或击球后后撤,力量和幅度过大导致还原跟不上一旦被有质量的反挡反击就主动变被动;

自始至终一个台距,或台距未能和回合进程合理调整,只能等着击球时机,不是找击球时机,不连贯紧凑容易被带节奏;

从头到尾一个重心,一旦球打长打平打冲,只能挡只能防只能用手怪动作了,岂有稳定岂有发力充沛之理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