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足球新闻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2022-12-07 浏览:

2022年2月7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但是在开幕式上我国朝鲜族同胞身着的朝鲜传统服饰却在韩国引发了轩然大波。

韩国网友们在网络上公开叫嚣,说咱们中国的汉服就是源自于韩国的“韩服”,甚至还在社交媒体上列举出了他们搜罗出来的那所谓的“证据”。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1

众所周知,韩国的前身就是朝鲜,而朝鲜自周朝时期就一直都是我国的邻国,到了明朝时期更是成为了我国的附属国。

可进入到20世纪之后,韩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身为“发达国家”的韩国越来越看不起依旧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的中国,所以不少韩国人便开始刻意窜改历史,将韩国形容成一个独立且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

随着“端午祭”、“泡菜”等事物的申遗成功,韩国近两年对我国的文化入侵越来越严重。

这也让许多韩国的年轻人,逐渐产生了一种极为错误的“民族自大”,这些青年坚定的认为“韩国是拥有5千年历史的大国”、源自于四川的辣白菜是“韩国发明的”、“首尔的县城都比上海好”,一种“万物皆源自于韩国”的可笑历史观逐渐在韩国人的认知中定形。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2

但是,一块在1963年被洪水冲出的中文石碑,却响亮的给了韩国人一计“耳光”,史学专家说“这块墓碑是大韩民国的耻辱”

但是即便如此,韩国依旧将这块石碑妥善安置到了现在,这又是为什么呢?

大清皇帝功德碑

1963年,汉城爆发了一场非常严重的洪灾,汹涌的洪水冲倒了大量民宅,给当地政府造成了极大的财产损失。

但是,在工作人员组织善后工作时,一块刻着大量汉字的石碑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这些人虽然不认识汉字,理解不了石碑上的文字内容,但是从这块石碑的质地以及精良的制作工艺上去看,这块石碑绝非凡品。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3

后来,当地的文物专家以及历史学家赶到了现场,当看到石碑上的汉字时,他们判断出了这块石碑的真实身份。

它就是在1637年,朝鲜王朝奉清朝皇帝皇太极之命,特意修建的“大清皇帝功德碑”,而石碑上所刻的汉字则是在歌颂皇太极平定朝鲜并加以怀柔的“恩德”。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兴兵伐明,并于一年后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将明朝辽东的大部分土地纳为了己有。

虽然疆域的扩大让努尔哈赤得到了大量的土地与资源,但是战线的拉长也让后金不得不面对明朝与朝鲜的双面夹击。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4

朝鲜自明永乐一朝之后,就一直都是明朝的属国,两国的关系也一直保持得非常融洽,说是“恩同父子、义则君臣”也毫不为过。

当努尔哈赤举兵伐明后,朝鲜也曾出兵帮助明军抵抗,而在取得辽东地区的控制权后,明朝守将毛文龙又利用后金军队不善水战的特点,以朝鲜的皮岛为据点,频繁袭扰后金的大后方,让后金军队十分苦恼。

此后,努尔哈赤曾要求朝鲜交出毛文龙,可朝鲜的态度极其强硬,并没有顺从努尔哈赤的“圣意”,此时的努尔哈赤意识到,朝鲜已经没有任何可能归顺后金了,有必要让这些高丽人见识一下八旗铁骑的弯刀了。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5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取而代之的皇太极继承了父亲的对朝态度,他也将朝鲜视为必须除掉得“烂疮”。

恰巧,在3年之前,朝鲜境内爆发了一场政变导致朝鲜的时局非常动荡,当时的朝鲜国王李珲,被他的侄子绫阳君李倧废黜,历史上将这场政变称之为“仁祖反正”。

“仁祖反正”后,李倧统治下的朝鲜逐步断绝了与后金的往来,甚至贵为一国君主的李倧还曾扬言要“北上亲征”帮助天朝(大明)铲除后金的乱臣贼子。

新王李倧的这种对大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让朝鲜与后金的关系迅速决裂,而外交关系上的决裂也给了皇太极向朝鲜用兵的理由。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6

1627年,金国新汗皇太极命贝勒阿敏率兵征伐朝鲜,金兵势如摧枯,逃至江华岛避难的李倧不久即遣使金营请和。

双方很快在江华岛和平壤两地告天盟誓,约为“兄弟之国”,金为兄,朝鲜为弟。

从此以后,朝鲜成为了后金的附属国,并且需要为后金伐明提供军粮、兵船以及金钱上的帮助。

1963年,皇太极在盛京(今天的沈阳)称帝,将国号改为“大清”。

但是,在皇太极的称帝大典上,朝鲜信使罗德宪与回答使李廓拒绝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礼,朝鲜国王李倧也拒绝承认“大清国”以及其“皇帝”的合法性。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7 影视形象朝鲜王

这使得皇太极极为恼怒,所以在那一年的冬天,“大清国”以10万大军远征朝鲜,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丙子胡乱”。

“丙子胡乱”让高丽人又一次见识到了八旗铁骑的彪悍,皇太极的军队挟雷霆之势席卷而东,仅仅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连克朝鲜数座关隘,并于正月二十三攻入朝鲜首府——汉城

当时,李倧匆匆去邠分朝,自己带领王世子以及一部分大臣前往汉城南面的南汉山城固守,另一部分大臣及嫔妃等前往江华岛避险。

清军在围困南汉山城之时,击溃朝鲜诸道勤王援兵,并分遣九王多尔衮率所部造船,动用红衣大炮首陷江华岛,俘虏大臣宫嫔百余人。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8

最终,在皇太极的兵威之下,朝鲜国王李倧向后金请降,清朝也顺势向朝鲜提出了接受投降的十个条件,而这也就是日后三田渡碑碑文中所谓的“十行昭回”。

崇德二年正月三十,皇太极在汉江南岸的三田渡,接受了朝鲜国王李倧的“三跪九拜”之礼,并缴呈明朝所颁封印。

这也标志着,朝鲜正式臣服于大清国,去明朝年号,奉大清为正朔

1637年,战略目的达到的皇太极班师回朝了,但是他们并不是空着手回家的,而是将朝鲜王的世子以及大臣之子当做人质,一同带回了盛京。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9 影视剧片段

皇太极回去没多久,就向朝鲜王朝提出了在当时受降的地方竖立石碑以作纪念的要求,李倧自然不敢再忤逆皇太极的旨意,迅速就将在三田渡建造“歌功颂德碑”的工作提上了日程。

一开始,朝鲜的大臣们极力反对为皇太极立颂德碑,可是身为君主的李倧却坚持立碑。

他可真是让八旗铁骑给打怕了,力排众议,着张维、李庆全、赵希逸、李景奭四位大臣主持碑文的撰写工作。

虽然国王极力主张立碑,但是这些对后金暴虐行径颇为不满的臣子们,仍然对皇太极心怀芥蒂,所以他们就在碑文的撰写上动了歪脑筋。

1637年,李景奭完成了“颂德碑”最初的碑文底稿,在这份底稿中,李景奭直接从1637年的战事写起。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10

对于十年前朝鲜与后金告天盟誓一事只字未提,如此一来就彰显出了“丙子胡乱”是皇太极主动挑拨的不仁之战,将朝鲜刻画成了一个无辜、卑微、受蛮夷欺凌的形象。

当这份定稿交到清廷的手上时,这些大臣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随即严厉呵斥朝鲜修改碑文。

后来,李景奭又增加了“小邦之获罪上国久矣”等约214字,将朝鲜败盟之故事以及“丙子胡乱”的主要责任全部阐明。

1639年,应清朝的要求,朝鲜将“大清皇帝功德碑”矗立在了三田渡。“功德碑”为灰色,通高523厘米由额、身、座三部分组成。

碑首呈长方形高95厘米前后各雕有两条盘龙双爪夺珠左侧龙张吻怒目右侧龙则闭口。碑身高324厘米宽147厘米厚39厘米后面为汉字碑文。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11

前部分追述丁卯年之事中间部分叙述清与朝鲜的关系后部分介绍了建碑原委和颂赞帝业长久的诗文有文有铭。碑文简练顺理成章。

左侧为满文右侧为蒙文满文横书大清皇帝功德碑碑文,行款直写自左向右共940字,计20行最长72字蒙文与满文书法相同。

龙身下为龟趺碑座高104厘米、宽360厘米、长257厘米。

石碑几经埋没,最终被妥善处置

“颂德碑”的建立标志着朝鲜王朝臣服于大清,而在此后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朝鲜也一直遵守着作为附属国的本分,年年向清朝进贡岁币,直到甲午海战的爆发,朝鲜与大清的宗藩关系才彻底断绝。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12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起义大军势如破竹将朝鲜官军打得丢盔卸甲,朝鲜王廷迫不得已向清朝祈求援兵。

而与此同时,明治维新过后的日本一直都在为找不到合适理由与中国开战而发愁。

如今,清廷为了帮助朝鲜镇压农民起义派出了援兵,日本也借机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向朝鲜派出了军队

随后本来仅仅是一场镇压农民起义的援助战争,愣是被日本搅合成了大清王朝与日本两国之间的武装冲突。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伊始,朝鲜就站在了日本的一边,同时宣布不再对清廷朝贡。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13

战争后期,清廷已经被日本人打得丢盔卸甲,就连有着赫赫威名的北洋水师也被日本海军打得全军覆没,看到此景的朝鲜彻底放弃了对清廷的希望。

随即日本便借此机会将朴泳孝等主张反清独立的开化党人扶持上台,中朝的宗藩关系也就此彻底断绝。

开化党上台后,立刻开始了对中朝宗藩关系遗存的全面清算,而“大清皇帝功德碑”就是在这段时期被勒令推入了汉江之中。

20世纪初,深埋大地之下的“颂德碑”被日本殖民政府挖掘了出来,并且重新竖立起来。

可到了1956年,韩国文教部长以“此碑是民族耻辱的象征”为由,再一次将“颂德碑”埋入了地下。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14

1963年,汉城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洪灾,大洪水恰巧将深埋地下的“颂德碑”冲了出来,韩国政府认为这块石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大韩民族耻辱的象征,所以便将此碑指定为“第101号史迹”保护了起来,以警醒后人勿忘国耻。

1983年,韩国总统为了让韩国的年轻人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随即便将这块石碑转移到了松坡区石村洞289-3号。

相比于此前的位置,这里的人流更为密集,为了能够得到民众的重视,韩国政府还特意在在该碑周围建立公园。

2007年,即仁祖国王向皇太极投降370周年之际,一个姓朴的韩国民族主义者,用红色油漆在“颂德碑”的正面与反面涂上了大大的涂鸦。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15

因为他认为韩国政府不应该在如此引人注目的地方竖立这种写满屈辱的石碑。

当年2月末,韩国警方将其抓捕归案。

四个月之后,“大清皇帝的功德碑”被修复完成。

如今,这块“大清皇帝功德碑”被韩国政府移到了首尔松坡区蚕室洞47号石村湖西湖坡东北方向的绿地上,在这块石碑不远处就是有着“世界最大室内主题公园”的“乐天世界”。

虽然被放置在了首尔的黄金地段,但在民族独立观念异常强烈的韩国,很多知道此碑尚存的人,仍旧视之为韩民族之历史耻辱,所以“大清皇帝功德碑”未来将何去何从,谁也无法给出定论。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16

结语:

否认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忘却本国的历史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韩国的民众现在已经在这种错误的历史观中逐渐走向没落,关于他们的历史他们会津津乐道,而对于他们曾经在历史上的伤痛与屈辱,他们却只字不提。

在韩国,他们的民众甚至觉得自己国家版图比中国还要大,看看韩国自己的出版的世界地图就知道了,整个朝鲜半岛几乎占据了整幅地图的三分之一。

韩国却负上耻辱之名(1963年韩国发现中文石碑,记载了皇太极的恩德,却被韩国视为国耻)

图17

记得,曾经在美版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把中国文化的影响从韩国文化中去掉,韩国文化还会剩下什么?”。

其中一条外国网友给予的客观评价令我印象深刻,他说:

“在中国文化传入韩国之前,他们没有文字系统,只有口语,虽然现代韩语从英语中大量借用了几十年的新词汇,但仍有60%的词汇是汉语词汇。事实上,几千年来韩国一直以‘小中国’自称并引以为傲,他们的传统文化诸如建筑、宗教、服饰等几乎都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版,除去中国的影响,他们自己将所剩无几。”

对于他的评价,大家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