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00万美元,这只是底薪!李梦官宣加入全新女篮联赛ProjectB

一年200万美元,这只是底薪。 当李梦在社交平台上打出“久违了! 世界”这行字时,她背后站着的是一整个试图颠覆传统的新联赛。 这个数字是WNBA顶薪的八倍,比她在国内能拿到的最高收入翻了二十倍还不止。

Project B联赛的创始人来自Skype和Meta。 他们没打算走老路。 2026年11月开赛的这个联赛,计划像F1赛车一样在全球巡回。 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六支球队拖着行李箱打比赛。

德约科维奇和坎迪斯·帕克把钱投了进来, 这些体育明星的背书让Project B看起来不像是一场赌博。 联赛直接给球员发股权,让运动员变成股东。 这招从来没人在女篮领域试过。

李梦刚在WCBA和全运会经历连败, 与四川女篮的续约谈判陷入僵局。 Project B的合同递到她面前时,薪资数字后面跟着七个零。 她成了中国女篮历史上年薪最高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这个联赛已经撬动了WNBA的墙角, 阿丽莎·托马斯、朱厄尔·洛伊德这些顶级球星跳槽而来。 她们看中的不只是钱,还有那个“追随球员而非球队”的新概念。 Z世代观众更热衷追星而非追随城市球队。

Project B的赛程表还空着很多格子。 具体在哪座城市打比赛,组委会还没完全定下来。 把球队当成巡演乐队来运营,后勤复杂度堪比组织一场小型奥运会。

坎迪斯·帕克在投资声明里说,这是女篮运动的“进化时刻”。 但200万美元起薪的泡沫下面,藏着更大的赌注。 Project B的老板们赌的是观众愿意为全球巡演的女篮明星买单。

李梦的签约照在亚洲社交媒体上刷屏, Project B把宝压在她身上,指望着她撬开整个中国市场。 这个联赛不需要本地忠诚度,它卖的是全球化的篮球盛宴。

传统体育联盟的高管们盯着Project B的薪资结构直摇头。 这种烧钱速度让人想起二十年前那些昙花一现的足球联赛。 但球员们不在乎,她们终于拿到了匹配身价的报酬。

洛杉矶时报算过一笔账:Project B要给每位球员支付相当于WNBA巨星四倍的工资。 这笔钱来自硅谷的风险投资和网球明星的腰包。 联赛能不能活过五年,没人敢打包票。

李梦的行李箱里塞着六套不同颜色的队服, 她不知道明年会在东京还是柏林打揭幕战,但知道银行卡里每月会进账十六万美元。 这种不确定性成了她职业生涯的最新注脚。

WNBA commissioner Cathy Engelbert最近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可持续性”这个词三次。 她没直接点名的那个竞争对手,正在用钞票改写游戏规则。 球员们开始把Project B的合同称为“改变人生的邮件”。

Project B的官网倒计时显示距离首秀还有900多天。 但转会市场上的腥风血雨已经提前上演。 经纪人们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询问是否还有第二个200万美元的名额。

李梦在官宣视频里没提钱的事。 她对着镜头说“篮球没有国界”。 这句话被粉丝们译成了各种语言转发。 在评论区,年轻女孩们问着同一个问题:怎么才能成为下一个她。

芝加哥天空队的跟队记者发现,更衣室里有人偷偷浏览Project B的招聘页面。 200万美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职业体育的残酷真理:忠诚有限,而野心无限。

德约科维奇在投资公告里写,他要帮女运动员赢得“应得的一切”。 这句话缺了个宾语——到底是应得的尊重,还是应得的钞票,他没明说。

Project B的合同条款里藏着一个小字条款:联赛有权随时调整赛程。 这意味着李梦可能要在48小时内飞越半个地球。 她的体能教练已经开始研究抗时差食谱。

亚洲体育频道抢下了Project B的转播权。 他们赌的是李梦效应能带来收视率。 但球迷真的会凌晨三点起床看一场在柏林进行的常规赛吗? 答案被折叠在2026年的日历里。

WNBA全明星赛的收视率去年创了新高。 但这份喜悦被ProjectB的挖角新闻冲淡了一半。 球员们在场边交换着眼神,像在问:你收到那份邮件了吗?

李梦的200万美元成了度量衡。 现在每个女篮运动员都在用这个数字丈量自己的价值。 职业体育的价签被永久地改写了,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当钞票声量盖过掌声时,我们究竟是在庆祝女篮的黄金时代,还是在亲手给这项运动绑上火箭助推器? 轨道的那一头,是星空还是深渊。